四川省成都市從東、南、西、北、中五個維度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堅持完善城市體系和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進,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全面增強了城市承載能力,構建了區域協同發展的體系——
近日,成都市委在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用5個詞表明了成都未來的城市發展主張: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成都提出今后五年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這5個詞無疑展示了成都在重塑城市空間結構方面的新理念。
東進——沿龍泉山東側,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開辟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南拓——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化空間結構,完善管理體制。
西控——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大力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保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城市形態。
北改——建設提升北部地區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
中優——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東、南、西、北、中,成都從五個維度優化了城市空間布局,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質,構建了區域協同發展的體系。
今年34歲的余靚家住成都天府廣場附近,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在我的印象中,成都很多年前是以天府廣場為核心,像‘攤大餅’一樣一圈一圈往外發展。最近4年,成都的熱門區域有了向南的趨勢,高新南區、天府新區建設得非常漂亮。”余靚告訴記者。
在肩負首位城市責任擔當的同時,成都進一步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堅持完善城市體系和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進,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適度。
為此,在產業發展方面,成都果斷決策,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東移,其目的就是減輕中心城區環境壓力,為城市長遠發展拓展產業承載空間。“東進”將加速推進包括天府國際機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及相關區域規劃建設,加快形成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二主戰場”。
這一舉措也有利于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開放門戶、有利于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有利于發揮首位城市作用、有利于減輕中心城區環境壓力。
天府廣場以南25公里,天府新區建設如火如荼。當前,天府新區已上升為國家級新區,成都高新區正在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是國家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城市……從宏觀上來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區域科技活躍程度往往與城市經濟的繁榮程度成正比,也是城市競爭力不斷提升的表現。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